摸、看、聞、坐 買家具不NG
記者張寧馨/台北報導
因為買家具而產生的消費糾紛層出不窮,在購買前若能仔細做好「摸、看、聞、坐」四步驟,再搭配詳實的訂單保障,就能大大減低買錯的風險。
<技巧1>出門採購前 先做功課
Step1、平面圖測量
量好家裡的尺寸,門窗位置,最好連插座都標示清楚。尤其是地上的踢腳板和天花板的樑、消防配備都會影響丈量結果,而往往差距就在那2公分內。在意風水禁忌者,可帶著魯班尺前往買家具。
Step2、依空間列出購買清單
依玄關、客廳、餐廳、臥房、書房順序列出欲購買品項,若預算有限,依使用程度來決定購買次序。
Step3、先逛情境賣場瞭解喜好
先到情境賣場逛一圈,瞭解風格喜好後,再下手,建議多逛、多看,不要急在一時。想撿便宜,年前、年後都是好時機。
<技巧2>買現貨做記號 眼見為憑防換貨
買家具分兩種情況,最原始的方式是買現貨,因為看得到、摸得到,所以一切眼見為憑,挑選時要注意底部、接縫是否平滑、平順,木頭製品的話,更要注意有無表面用實木,但底座卻使用密集板或木心板去包封的情況。
只要客人要求,通常店家都會願意把家具底部掀開讓消費者看。因此也有消費者特別喜歡買現貨,因為店家肯展示出來,一定是品質最好的。
日月光國際家具館的公關羅遠芬就坦言,的確有此可能,所以對動輒得花數十萬的買家而言,選擇大廠牌也是保障自己權益的好方法。她也提到,有顧客要求買現貨,且技巧性的在家具上做了記號,等家具送達時,卻發現這不是當初的「現貨」,而要求退貨,此時,店家也自知理虧,所以想買現貨的消費者,不妨也技巧性的作點小記號。
除了買現貨外,一般的情況都是先看展示品,再下訂。這時要有兩道確認手續,先眼看、手摸、鼻聞,再花半小時試坐外,不妨也用相機記錄下來,等貨品送達時,相同步驟再確認一遍。
<技巧3>訂製家具 訂單寫清楚不吃虧
許多高價的訂製家具,台灣通常沒有現貨,可以先看同一廠牌的相似產品,藉此去瞭解此廠牌的做工、五金配備,亦可要求店家提供小塊布樣,以供日後比對。不過由於布樣面積小,有時和成品效果有落差,若店家能提供模擬圖,則可大幅降低買賣雙方的認知差異。
商品編號、樣式、尺寸、價錢是訂單的基本要件,等貨到時,再與店家逐一比對確認。價錢以下訂時的價值為主,店家不能因交貨時費率調整而提高商品售價。不過有時會因交通因素(油料上漲)而導致價格波動,通常店家會自行吸收這筆金額,不過若超出其負荷,有些店家會要求與消費者均攤。
新家等著家具進場,但訂製家具遲遲未到該怎麼辦?
下訂時,記得在備註欄註明賠償問題,例如:幾個月未到可全額退費,甚至要求店家賠償。這些賠償條件都可在備註欄標示清楚。通常訂貨單以保障店家權益居多,店家多半會在訂單上明列以下3項原則:
1.買方須於訂貨時支付訂金,並於訂貨後一年內排定交貨日期,若須延期則應先付清尾款。訂貨逾一年未交貨視同放棄訂單,訂金不予退還。
2.買方應於簽收時付清尾款並檢視商品零件是否短少或可見之瑕疵,交貨十五日後不得以前述理由要求退換貨。
3.依「商品現況」出售之「特價品」,無法以商品瑕疵為由退換貨。
如此一來,消費者只能和店家談好條件,加註在備註欄裡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技巧4>考量使用者需求 別急著填滿空間
大部分人買家具都有迷思,都認為買家具就是要把家裡填滿,所以會用家裡的空間大小來衡量要買什麼家具,考慮尺寸固然重要,但反問自己的長久需求,才是住得舒適的關鍵。IKEA家具部經理張振誠提醒,買家具要先考量誰是使用者,買符合當前需求的家具,不要急著把空間填滿,多留一點活動空間,並預留未來擴張所需。他建議買家具前要想清楚要放多少東西,以衣櫥為例,可以先計算大約有多少衣、褲需被收納,再選擇高收納的配件輔助,此時長、寬、高就不是重點,最好的尺寸即是最大容量。
<技巧5>DIY組合家具 注意防潮與承重
需要自行組裝的賣場,都重型錄,很多消費者都是看型錄,量好尺寸才來購買,因此,常搞不清楚長寬的標示,通常有容納性的家具都會稱「深度」,像櫃子就會用高、寬、深標示,而桌子不具容納性,就會以長、寬、高來標示。
DIY式家具價格低廉,板材多為密集板,有承重限制,要注意防潮與控制重量,否則不到一年就會變形。
為了降低售價,此類賣場會有好幾種價格帶供顧客選擇,像床板條,平的就比有弧度的便宜近2成,如果是租屋族、無小孩就可選平的床板條,要耐用還是以弧度型為上選。
所以買最低價商品時,別忘了多詢問這些細節,另外,某些熱賣商品常會缺貨,像IKEA就因為常要等船運時間,最好列妥備用清單,能在下單得知缺貨時,迅速更替,避免浪費時間。
自己組裝時也要完全按照步驟,尤其要釘層板或掛鏡子、畫作時要考量牆面是實牆或石膏板(所謂的輕隔間),石膏板要使用膨脹螺絲來加強固定。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pr/1/today-fashion13.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