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東京都,將廢校、廢掉的寺院或百年老宅改裝成大小不一的養老院已是趨勢,也有建築公司專門從事廢校重新整修工程,設計成適合老人居住的空間。
利用重新裝修或改建的形式,都活用了廢棄的建築物,也為東京都愈來愈難找到的大片土地,提供現成的官辦民營最佳的經營模式。台灣少子化的結果,未來也會出現類似的廢校現象,日本的經驗值得參考,同樣可以舒緩銀髮壓力。
像位在東京都六本木的一家養老院,就是由廢校重新裝潢而成,特別的是它還兼顧安親班的活動設計,變裝成適合全世代活動的場所。原先呈L型的建築物,經過改裝及增建的部分,很自然的變成U型的建築物,而中間的凹槽,也自然的成為室外的活動場所,或是大型慶典最佳的空間,原來的每一間教室,也裝修成適合老人居住的客房、各類活動教室及交誼廳的空間。
<世代交流>多了安親班 老人更開心
除了養老院居住的部分,更棒的是,經營者也規畫部分空間提供給從零歲到18歲的小朋友及中學生下課後的安頓場所,有托兒所的育兒園,也有高、中、小學安親班的設計,下課後全集中到養老院來,讓世代自然的在此交流。
老朋友教小朋友玩折紙,大朋友教小朋友玩吉他或帶遊戲,完全落實全世代混齡的空間設計,自然造成互相溝通或理解生活內容,也是很自然的事。
像這家養老院因為老人和小孩都多,養老院中也設置手工麵包的製作教室,平常固然有專業的烘焙師在生產麵包蛋糕,供院裏的老朋友、大小朋友及訪客食用;特定的時段,則提供小朋友及老朋友學做創意麵包。尤其,麵團的搓揉如粘土般,對手部的靈活復健或僅是單純的娛樂,都是很好的活動,每次都玩得很開心,所以在養老院中設計專有的烘焙教室,也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大同世界>老少一國 幸福滿滿
白天老人們有小朋友相伴,生活顯得很有元氣,笑聲不斷,長者回饋小朋友的是慈祥、關愛及疼惜。其實在東方社會,可以享受含飴弄孫的老人是幸福的,而可以有阿公阿媽或爺爺奶奶相伴的童年歲月,也是小朋友的幸福。
老人和小孩本來就是同一國的,在這結合老人院及安親班的活動空間,大家都有共同的阿公阿媽,爺爺奶奶們也有不只一個,可以多達幾十個的孫子,輪番同聚一堂。
讓老人和小孩都有所托的空間,正是實現少有所托,老有所養的大同世界。原來這不是夢,只要有心,我們也做得到!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26/today-family1.htm
棒球訊息
- May 28 Wed 2008 17:02
養老院+安親班 老小交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