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得獎影片的餘威仍席捲全台票房,「貧民百萬富翁」已領先兩周,緊追在後的「送行者」扶搖直上,而令人期待的「為愛朗讀」又緊急上檔,三部完全不同類型的影片也適時為國內影迷上了一堂電影文化的深度旅遊,何嘗不是件好事。
女星凱特溫絲蕾以「為愛朗讀」奪得金球獎及奧斯卡雙料影后實屬難得,但也看出自「鐵達尼號」之後,她如何在演藝事業上自我挑戰,包括演出李安執導的「理性與感性」。
這位來自英國小鎮女孩成為好萊塢巨星,其努力或可作為國內演藝人員的表帥,默默耕耘,嘗試不同角色,沒有緋聞,挑戰自我,登上高峰後,還有如鄰家大女孩,可愛又可敬感人至深。
「為愛朗讀」改編自德國作家徐林克小說,漢娜(凱特溫絲蕾飾)在二次大戰擔任電車剪票員,偶然機會認識大衛克羅斯飾演的少年麥克,兩人曖昧而前衛的愛情,來自麥克每日為漢娜朗讀各種名著,自己是文盲的漢娜卻會在麥克朗讀中落淚,一段有如母子之戀,因戰爭而分離。
當戰爭結束,麥克在大學就讀法律研究所,一次到法院見習時,居然是漢娜被控戰犯的審判。讓人感動的是,當漢娜被判終身監禁,麥克將以往朗讀給漢娜聽的著作,再錄一遍寄給她,而漢娜在收聽錄音帶時開始練習寫字,並回信給麥克,此時漢娜已年近七十,而麥克也近半百。
倆人在錄音及收聽時都淚流滿面,那一段因朗讀而深愛的時代何其遙遠,此時的朗讀又何其接近。
雖然出獄前漢娜還是為贖罪自殺身亡,但留下短短的字條上面寫著:謝謝你讓我學習寫字!
好令人感傷的結局,但是否也告訴我們,不要忘記傳統文字及語言的魅力,當現代電腦及速食文學氾濫之時,我們及下一代是否要重新思考文學及文字的價值了。
●延伸閱讀:「為愛朗讀」 強勢問鼎本屆奧斯卡
【聯合報╱王長安/資深影評人(台北市)】 2009/03/29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816502.shtml
為愛朗讀 雙向治療的愛情聲音
我們都是愛情裡的偏執狂,堅信某種理念。一旦離開世俗習以為常的軌道,我們就因為對愛的偏執,而漸離溫暖情愛召喚。
改編自知名小說的電影《為愛朗讀》,敘述30多歲的德籍婦女漢娜與15歲的男孩麥可相戀,他們從肉體上的貪愉進入到彼此心房。
漢娜要求麥可共赴巫山前為她朗讀書籍,麥可為了贏取佳人芳心,激昂地為她道述一本又一本的小說,讓漢娜領會另一個世界。
而文字更透過朗讀者的口條而披上不同外衣,也正式擁有生命力。
為何漢娜要求麥可為她朗讀?因為漢娜不識字,但卻又如此驕傲地不願意承認文盲身分,後來甚至淪為替納粹政府執行猶太人滅族計畫的打手。
而男主角麥可長大後成為律師,回顧起他和漢娜共度的短暫片刻,無法形容是喜是悲,因為他不知道該把漢娜視為愛人還是罪人?
是罪,就難以圓融;是愛,就理應包容。然而,在愛情面前,女人多半成了殉道者,為愛犧牲奉獻都在所不惜;男人則普遍成了優柔寡斷的偽善者。
麥可大可以在法庭上高聲嚷道漢娜根本就是個文盲,然而,麥可終究怯懦了。他並沒有在法庭上為她出頭,他選擇割捨情感,冷眼以對。
過著優雅高貴的上品生活,相對於15歲時的稚氣羞怯,現在的麥可是社會的巨人,但反觀在愛情裡,他可能連當影子都不夠格。
他的心思紛亂,永遠和另一半保持適當距離,也難怪他婚後不順,離婚是萬用選項,一夜情則僅是睡前甜點。
終究,麥可的心結也只有漢娜才解得開。
麥可重新為愛朗讀,一本又一本的錄成錄音帶寄給終生囚禁的漢娜。為愛朗讀的意義在此有了新解。一是麥可重新回歸感情領土,二是漢娜透過反覆聆聽麥可的聲音再對照書本,總算讓她開啟了學習的意義。
為愛朗讀的聲音,成了兩人的雙向治療,也成了麥可與漢娜的救贖,但還是改變不了兩人闊別數十年的事實。
麥可最後探監,彷彿給了漢娜一絲希望。證明這世上還有一個人值得她義無反顧地盡情擁抱,但麥可離去時的神情,似乎不帶情感。漢娜一怔,雙眼皆是嘆息。
於是她選擇在麥可隔天到監獄接她假釋出獄時,踩在那些曾經是這麼熟識的書本上自盡,向世界告別。
愛,怎會變得這麼悵然?麥可總算對唯一的女兒打開心房,重新朗讀那段夏日戀曲。
緬懷與朗讀都是如此地抽象,沒有遺憾,我們不會懂得緬懷的感動,沒有朗讀,麥可與漢娜不會有那麼一段揪心的羅曼史。
文/羅斯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r/25/today-gender3.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