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很多人從平面或電子媒體上,認識了一位遊覽車司機。

這位運將大哥的故事廣受報導,因為他本來是客運公司的董事長。公司財務出問題,董事長困坐愁城,最後想起自己還有一張大客車駕駛執照,於是放下身段,重新出發,開出一條生路。網路上留言,有人稱這位「董事長司機」是英雄。

時機歹歹,很多人都在受苦,但越是受苦的人越沒有悲觀的權利。這波風浪之中,幾乎每天都有令人心驚膽顫的消息傳來,但也有類似「董事長司機」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故事,默默發揮了鼓勵人心的作用。

中年失業的一家之主,清早拎著公事包出門假裝上班,其實呆坐公園或圖書館裡發愁;其中卻也有人一動念,乾脆每天登山撿垃圾,沈澱心情,兼作公益。

國內老字號的遠航被公司高層掏空,多少基層員工因而失業,資深的座艙長最後貸款加盟早餐店,夫妻倆共同打拚度難關。資本雄厚的中鋼也受國際景氣連累,員工輪流排年休而放棄拿不休假獎金的慣例,勞資雙方苦撐守住「不裁員不減薪」的底線……。

這樣的故事多發生一個,就多增加一個「絕處求生」的範例,也許可以多激勵一個潦倒的人站起來,也就減少了一個社會悲劇發生的可能。

勵志故事看似老套的溫情,不過,幽暗中一絲微光也能帶來希望。馬總統說,經濟到了明年第二季應可轉為正成長;有人對此嗤之以鼻,但也有人說總統應發揮安定人心的力量。

到現在為止,政府使出各種招數,雖不乏急就章的批評,也冒著政府舉債的風險,但最終是為了穩定社會能度過此一風暴。「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員工」,說起來陳腔濫調,但只要能挺過去,總會等到春來回暖的時候。

自助助人,是這一波風浪中的絕境求生之道。從銀行總經理到電子公司老闆,很多過去領到令人眼紅的高薪的企業精英,最近紛紛主動減薪,以示與公司共度難關。

這是殘酷現實之必然,但從某個角度看,台灣還是一個有人情味、遺留著互助互挺的移民性格的社會。這項珍貴的特質,曾幫助台灣走過九二一地震傷痛和SARS重創,也是此刻最重要的社會資產。


【聯合晚報╱社論】 2008.12.08 02:48 p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634565.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珊米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