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8)台灣最落寞的心情,應該是中華隊4:1輸給了中國隊。

電視遙控器一不小心,又看到政論名嘴也加入批評,大罵教練團、球員、戰術,一路罵到政府,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些名嘴們(有工會理事長、還有以前跑社會新聞的退休記者),除了政治、司法、經濟、國防、兩岸、都懂之外,功力已經提升到也懂體育運動,也能打一”口”好球。

但是版主只知道,從這群名嘴的臭嘴巴裡,是無法提升台灣體育事業進步的。

即然是比賽,就會有輸贏。如果比賽只能贏,那誰想輸?比賽可以贏,那誰又願意輸呢?大家都只會事後諸葛的馬後砲,誰又不會呢?大家都只看結果,誰又要去耕耘?

看看現在台灣球迷的素質,只在乎比賽結果的輸或贏,有誰真正的投入心血呢?又有誰去關心這群默默無聲的運動員呢?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一. 台灣之光,決不作第二人想,就是王建民。可是有誰記得他出身榮工隊?有誰記得恩師是高英傑呢?有誰知道,他在台灣的基礎棒球路,背後他的家人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呢?但是他成為台灣之光以後,我們都忙著沾光,卻忘了對他的背景關心過。

二. 曾雅妮,去年在LPGA大放光芒。大家談論多是,她的收入是多少又多少。但是,她的父母卻是將一生都投注在她身上,那種負擔,那種壓力,誰知道?還記得她也是高球教練的父親說,她08年贏得的獎金,差不多就是從小栽培曾雅妮的總金額,大家知道是多少嗎?答案是,短短十出頭年,就要1000多萬,平均每年耗費100多萬。看到這數字,你有沒有被嚇倒?

三. 花式撞球天才小子吳珈慶,為了生計問題,考慮轉籍新加坡。大家知道嗎,他在台灣一年的收入才約60萬,我們能因此說他不愛國嗎?

四. 奧運舉重銅牌盧映錡,在獎牌背後的心願,是希望能有一個穩定的教職,這樣她就滿足了。這願望,夠卑微平凡吧,但是目前還沒下文。

其他,還有許多棒球選手,像還在美國MLB和日本職棒聯盟,力爭上游的選手(有許銘傑、陳偉殷、姜建銘、陽耀勳、林英傑、林恩宇、吳思佑、林羿豪、林威助、陽仲壽、李秉諺、郭泓志、胡金龍、曹錦輝、陳鏞基、羅錦龍、增菘瑋、羅國輝、林哲瑄、耿伯軒、鄭錡鴻、郭勝安、林彥峰、陳鴻文、林柏佑、邱子愷、洪晨恩、林旺衛、黃志祥、林旺億、陳家駒、張耀文、陳俊秀、郭嚴文、堂肇廷),他們也希望,有一天變成台灣之光啊!但是我們又有誰知道或記得他們?

其他更有跆拳道、網球、舉重、田徑、花撞、高爾夫等許多運動員、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想一想,我們有多久沒有半夜起床看棒球賽了?多久沒有完整的看完一場球賽?又有多少人買票進場去支持棒球?更別說把自己的子弟獻身於體育事業!


台灣曾經的經濟奇蹟,造就了多少又多少的經濟產值,可是又有多少大企業去培養或認養選手呢?更甭提辦什麼國際大型賽事了!

至於政府團隊,當然希望執政者,能透過這次中華隊的慘敗,作深刻而徹底的檢討改進。

從退役國手的出路安排、職業化的運動事業獎勵或補貼、球員轉教練的再教育、硬體場館的設立等等(光是大型巨蛋體育館都落後韓國10多年),這些都是基礎,都是運動員盼望的前景,試想,沒有前景可言,誰要投入?

這基礎都要趕快起而行呀,而不再只是,坐在部會辦公室裡,吹冷氣,作計畫,唱高調。運動員的職業生命,其實都很短,職業傷害風險,更是隨時都可能因為比賽而斷送掉。


我們都忙著錦上添花,忙著看成名後的運動明星,卻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那些正在埋頭衝刺的運動員。我們也都顧著批判失敗,卻忘了要鼓勵後進。

比賽輸了,如果只會看著新聞、透過電腦,大罵別人球打不好,那我們又對他們作了什麼呢?

光是指著禿驢罵和尚,實在看不出有什麼積極性與建設性。還是少一些結果論的批評吧,多一些自我反省,多一些關懷與鼓勵,對台灣的運動事業,才會是進步的動力啊!


文/左軍
引用網址:http://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rry37h&aid=272107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珊米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